在股市的江湖里,总有一些神秘的现象让投资者们津津乐道,有一种现象就是:某些涨停的股票,内盘竟然大于外盘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。
所谓内盘,指的是股票在涨停价上的成交量,也就是主动性买入的成交量;而外盘则是指股票在涨停价以下的成交量,即主动性卖出的成交量,当股票涨停时,我们会认为外盘应该大于内盘,因为大家都想买进,导致买方力量强大,但实际情况并非总是如此。
我们要明白,涨停板的出现,意味着股票价格已经达到了当日涨幅的上限,在这个时候,很多投资者会抱着“涨停板必有好消息”的心态,纷纷抢筹,内盘大于外盘的现象,可能隐藏着以下几层含义:
1、主力控盘:有些主力为了能在低位收集更多筹码,会采取对倒的手法,使得内盘大于外盘,这样一来,主力可以在涨停板上悄悄出货,同时还能保持股价的稳定,让投资者误以为股票很强势。
为什么主力要这么做呢?原因很简单,主力想要在低位吃货,但又不想让股价下跌,通过对倒的方式,让内盘大于外盘,主力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筹码的收集。
2、散户投资者的盲目追涨:在很多情况下,涨停板上的股票会吸引大量散户投资者跟风买入,这些散户投资者往往没有明确的投资目标,只是看到股价涨停就盲目追涨,这时,内盘大于外盘,可能是因为散户投资者的买入力量超过了主力的卖出力量。
以下是更深入的解析:
涨停板背后的秘密武器——封单,封单指的是在涨停板上排队等待买入的委托单,封单的大小,往往能反映出主力对股票的掌控程度,当封单很大时,说明主力控盘能力强,股票后市上涨的概率较大,但封单大,并不意味着内盘一定小于外盘。
在实盘操作中,我们可以观察到,有些股票在涨停板上的封单很大,但成交量却很小,这时,内盘大于外盘,可能是因为主力在涨停板上不断撤单,然后又重新挂单,这样一来,主力的实际卖出量就会大于买入量,从而导致内盘大于外盘。
还有一种情况,那就是股票在涨停板附近反复开板,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市场环境较差或者股票基本面一般的情况下,内盘大于外盘,可能是因为部分投资者对股票的后市走势产生了怀疑,选择在涨停板上卖出。
作为普通投资者,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?
要学会分析股票的基本面和技术面,基本面决定股票的价值,技术面则反映股票的短期走势,当两者相互印证时,我们才能更有信心地持有股票。
要关注股票的成交量,成交量是股价上涨的动力,没有成交量的配合,股价很难持续上涨,当股票涨停时,我们要关注内盘和外盘的关系,分析主力的意图。
要学会控制风险,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,在追涨涨停板股票时,我们要设置好止损点,以防万一。
涨停的股票内盘大于外盘,并非无懈可击的信号,我们要结合多种因素,全面分析股票的走势,才能在股市的江湖中游刃有余,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对涨停板背后的奥秘有更深入的了解,从而在投资路上越走越远。